年少谁不爱狂人
李敖大师是我在高中时候认识的,我记得是因为他的逝世,我们语文老师发了一份关于他的文案以及背景介绍。我读罢后,觉得此人痛快,遂研究起来。
联想到初中升高中的时候,在我的人生里面,算是我最得意的时候了,那个时候真可谓是鲜衣怒马。但进了高中以后,我真的有感觉到摸到自己到天花板,被周围的人一顿碾压。久而久之,那份最初的狂狷也随着我们那位班主任的训斥和同侪压力之下,消磨殆尽。直到发现李敖大师这样的人物,读罢他的经历后,又觉得自己行了。那份少年意气,当真有些妙不可言。
可站在现在大学生的眼光上,回看当初,又有些不同的风景。前段时间看那个西瓜视频里的,关于韩寒的采访的节目。节目里刻意安排了与韩寒的对话,关于“为什么他现在没有当初那么狂了”以及“是否被生活磨平了棱角”等尖锐话题。韩寒没有拒绝,一一回答。
韩寒说了表达欲和成长等几个方面。年轻时候恨不能与全世界说道说道;现在30岁的年纪,只想着跟自己亲密朋友圈的几人交流了,这是表达欲和表达对象的改变。关于是否被生活磨平棱角的说法,韩寒说,这更像一种话术,说什么磨平棱角,说什么成为了不想成为的人,就跟星座一样,套到任何人身上都成立。其实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只有自己知道。真正到了三十多四十多,那时候的心态不可能跟十多二十岁的心态是一样的。不用拘泥于非要跟十多岁时候的样子一样,那就真的没有成长了。
韩寒举了个关于他写影评的例子,有时候愿意为了别人的快乐会去放弃自己的小快乐。不再去猛烈地用影评去骂烂片,因为他会考虑到他的某个朋友会在那个剧组里。
我想到了李熬一生,文人风骨,傲骨铮铮。好像对待敌人从不手软,对待朋友、亲人也难得侠骨柔情。一生都没有脱离斗,大概这就是老一辈文人,或者老一辈人的风骨吧。有时也会挺敬佩那一代人,挺欣赏李敖这种至死不渝的劲。但倒过来想,自己一代年轻人,也不可能如此,韩寒尚且不会如此,我们一辈更不可能。那种抨击一切邪恶,打倒一切不公的劲,的确随着时代、随着我们自己的年龄,流失于风中了。
对于世界来说,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。对于个人来说,每一段岁月和经历,亦是如此。我年少的时候,狂狷不羁,现在也会去念旧、去感伤。也会去换种心态体验世界,这也许就是我们个人的成长吧,也是时代的前进。
有一篇文章说的很好,解释了当时我高中时期看李敖著作的心态。
李敖对一个少年人信心的鼓舞以及力量感的赋予,非常直接,几乎到了感官刺激的程度,中国作家里,罕有其匹。我们没见过这种类型的。
可惜的是,李敖大师已经不在人间。人间也只会出一个这样的李敖。我也只会在特定的时期,特定的情况下,读罢李敖,畅快不已。但我最终也学不得这样的人,也不愿学这样的人。
人不止一种活法,像李敖那样战斗一生、娟狂一生是一种活法。像韩寒那样,青年才俊、中年柔情也是一种。可能我们人生太短了,来不及体验每一种活法。大概是,买定离手,概不退换,这才有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