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的人,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都被生存问题困住了,既不会去考虑其他问题,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更理想的生活可以选择。所以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。一直到最近几十年,教育普及,现代媒体工具渗透到所有社区,一部分年轻人通过教育,快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。其余的大部分年轻人才出现了不满情绪。他们不满,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东西。而是开始期待自己和父辈从未得到过的东西。社会越是进步,提供的机会越多,不满就越强烈。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,所有人都实现阶层上升。19世纪的欧洲文学、20世纪初的美国文学都在表达这种情绪。现在咱们中国也走到了类似的历史阶段了。另外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方式还有点不一样,在工业化爆发阶段,欧洲有殖民地,美国、俄国有足够的人均土地和资源,日本有清朝的战争赔款,只有中国什么都没有,只有自身庞大人口积累的资源。

所以我们国家过去几十年里,最成功的发展经验就是超前大众化教育,培养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,当大多数人都是农民的时候要大力普及小学教育。当只有四分之一年轻人能当工人的时候,要普及中学教育。当只有一千多万白领职位的时候,要搞大学扩招,每年要制造几百万大学生。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,确保最先进的部门能在最大范围内,挑选人才迅速扩张。体面的工作总量是明显增加的。但从学生的视角来看,就是学长的上升空间肯定比自己的大。学长可以直接拿到的职位,自己经过激烈竞争才能拿到手,按照购买力的工资可能还在下降,必然会有怨气。但是如果教育不扩张,大多数人可能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。

我们社会在这个历史节点遇到了很多问题,但我们不能往后看,不能企图在历史上找一个模板。找一个天堂来解决现在的问题。过去几十年,中国完成了现代化、工业化。基层文化基本转向互联网。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第一代完全生长在工业社会的年轻人,也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,潜意思里,我们年轻人都知道曾经的经验不管用了,需要我们自己寻找方案,抛弃历史上所有的权威,来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。

但抛弃权威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。尼采说,上帝死了。虽然表达是人类思想的解放,但没有人会说这是一种乐观的哲学。年轻人必须意识到必须自己来制定社会方案,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,往往会有惶恐甚至于绝望的情绪,这也能用来解释一部分年轻人对于社会现象的低落情绪。我们不满足现在的资本规律,但上一次革命的创造力,不足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了。

苏联之所以解体就是因为,其本身社会建设水平无法应对自己创造的工业化社会,一旦完成工业化,苏联领导人自己都不知道发展方向。
自古败军之将,不可言勇。我们无法从苏联的历史经验中去寻求正确的、属于我们的答案。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工业化社会,每年生产10亿吨钢铁,这对比其他工业化社会,这不仅仅是量变,而是质变。只有这样一个全面工业化,而且快速进步的社会,才会有年轻人对宏观趋势表示乐观,同时又对具体的问题表示不满。这样说来,我们既不会说现在的社会很完美,而是要说,现在的问题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来考虑。前面几千年来的年轻人过得都不怎么样,不是说我们该安于现状,而是说我们该去寻找自己的原创答案,而不是去在历史上抄答案。做原创答案的过程很痛苦,也许会暂时增加压力,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。

转自【睡前消息219】打工人不想猝死,就要比拼多多更快